在中华大地的广袤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的明珠,点缀着历史的画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他们用一针一线,传承着千年的匠心精神。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几位非遗传承者的故事,感受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一、白英:裕固族刺绣大师

白英,一位来自黄泥堡裕固族乡的刺绣大师,她的作品不仅图案精细、针法多样,而且色彩鲜艳,构图严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派。白英精通裕固族的历史文化,了解刺绣图案的寓意。在妇女们闲暇时节,她会组织大家积极参与民族刺绣,每一针每一线无不体现着裕固族刺绣文化。

白英的故事告诉我们,非遗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她用自己的热情与知识,全身心投入裕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世代传承与延续。

二、余元辉、周鹏:宝斗饼的非遗传承人

宝斗饼,作为潮州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已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余元辉、周鹏作为第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几十年纯手工制作的坚守,让简单的食材碰撞出甜蜜的味道。

走进两顺宝斗饼店,可以看到余元顺爷爷推陈出新的精神。他在口味和包装上做出了创新,让宝斗饼这一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康惠芳:潮绣传承人

康惠芳,一位潮州非遗传承人,她秉承工匠精神,做好传承工作。在坚守、保护潮绣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改进传统手工工艺,全力打造潮绣精品。

康惠芳说:“我父亲喜欢书画艺术,收藏了很多名家书画。从小就看着这些珍贵的艺术品,让我对艺术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我想这也是我在潮绣艺术上能走得更远的原因之一。”

康惠芳的故事告诉我们,非遗传承人不仅要有技艺,还要有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四、徐全熙:湟中堆绣传承人

徐全熙,一位湟中堆绣传承人,他通过对塔尔寺堆绣的制作技艺进行改进,开发研制出适合大众审美的民间堆绣样式——湟中堆绣。

徐全熙从1988年至今一直从事湟中堆绣的研发创作和培训工作,先后培养湟中堆绣技艺传承徒弟40人,培训堆绣技艺创业人员200余人。

徐全熙的故事告诉我们,非遗传承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活力。

结语

非遗传承者的故事,是一针一线,传承千年匠心的见证。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让我们向这些非遗传承者致敬,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