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非遗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学生如何通过校园活动、特色课程和实际操作,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明日之星。
非遗进校园:激发兴趣,培养传承意识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学校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举办讲座、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非遗文化。例如,子洲县文化馆在县文旅局和教育局的支持下,在子洲县第二中学开展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说书非遗传承人吴芳明现场授课,展示精湛技艺,耐心解答问题,指导实操体验,有效提升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
2.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营造非遗文化氛围。同时,可以设立非遗文化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特色课程:传承非遗,培育工匠精神
1. 开设非遗文化课程
学校可以开设剪纸、刺绣、陶艺等非遗文化课程,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非遗技艺。如计算机专业部将剪纸、纸浆画、拓印、扎染等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中做”,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2. 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
学校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为学生传授技艺。如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聘请永春纸织画传承人林志恩进校传授技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实际操作:实践体验,传承非遗技艺
1. 开展非遗实践课程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非遗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如扎韵天成团队将扎染和缠花技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鼓励学生参加非遗比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非遗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宿迁开放大学举办的剪纸社团、草编社团、锣鼓社团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艺,传承非遗文化。
结语
非遗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通过校园活动、特色课程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明日之星。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