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遗的内涵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手工艺技艺和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等。非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

二、鼓书的起源与发展

鼓书,又称鼓词,是中国民间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鼓书以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唱词通俗易懂,富有韵律感,内容广泛,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社会新闻等。

鼓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如河南坠子、山东快书、四川清音等。其中,以河南坠子、山东快书、四川清音为代表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三、鼓书大师的传承之路

1. 传承人陈金榜的故事

陈金榜,西河大鼓(田派)非遗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西河大鼓,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了一位技艺精湛的鼓书表演艺术家。

2010年,陈金榜在潞城镇大营村成立金榜艺术团,致力于将西河大鼓这项传承百年的传统曲艺带入群众生活。每年,金榜艺术团都会参加200余场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陈金榜深知,要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生,就必须让它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生活。因此,他开始关注社会变迁,特别是近年来乡村振兴带来的喜人成果,将鲜活故事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作了多个原创作品,使得西河大鼓成为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的重要载体。

去年,西河大鼓(田派)被评定为第五批区级非遗项目,陈金榜被认定为第五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传承下去,陈金榜计划在潞城镇开设免费的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2. 传承的重要性

在陈金榜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非遗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一个优秀的传承人,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 热爱非遗文化,具有强烈的传承意识;
  • 具备扎实的技艺功底,能够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 关注时代变迁,善于创新,使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广非遗文化,提高公众认知度。

四、鼓书传承的未来展望

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力度的加大,鼓书等传统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传承人的努力下,鼓书这一古老的曲艺形式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总之,鼓书大师的传承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使得非遗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让我们向每一位坚守在传承一线的非遗传承人致敬,为他们的辛勤付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