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将探讨2023年非遗传承的新篇章,分析文化瑰宝如何焕发新的活力。

非遗保护的系统性推进

近年来,我国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23年,江西省出台了《上饶市弋阳腔保护传承条例》和《景德镇陶瓷保护条例》,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为非遗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非遗与旅游的多元融合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以江西省安远县为例,依托采茶戏等非遗项目,安远县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模式,让采茶戏走进景区,为当地旅游产业注入文化内涵。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动力。

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激励

2023年,江西省共有24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6名非遗传承人获评第一批全国乡村工匠名师。这些传承人的涌现,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遗传承人的激励和关爱,也激发了他们传承非遗的热情。

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非遗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融合创新成为新趋势。例如,西安手艺人赵雅宁将非遗大漆的制作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受到市场欢迎的文创产品。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非遗的表现形式,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传播与推广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非遗传播与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新趋势。抖音集团等平台通过公益活动、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动非遗产品的供需对接,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论

2023年,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系统性保护、多元融合、人才培养、创新传承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非遗文化瑰宝焕发出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非遗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