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非遗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养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和综合素质。本文将从非遗的内涵、思政教育的目标、非遗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非遗的内涵与价值

非遗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以及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非遗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价值:非遗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具有丰富的历史、哲学、美学价值。
  2. 教育价值:非遗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 经济价值:非遗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思政教育的目标

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思政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

  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 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非遗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将非遗融入思政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设计:

  1. 课程建设:将非遗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讲座、实践活动、文化体验等。
  2. 师资培训:加强思政教师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师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
  3. 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资源,举办非遗文化展览、演出、比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非遗传承活动,如参观非遗传承基地、学习传统技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实践案例

  1. 天津工业大学“微芒”实践团:该实践团以“凝聚青春力量,守护非遗根脉”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引导、亲身示范和互动交流,生动地呈现了天津非遗的独特之处,培养了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
  2. 共青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委员会:该委员会组织“追寻非遗瑰宝,助力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非遗文化宣传活动。

结语

非遗传承是新时代青年肩负的重要使命。将非遗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和综合素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非遗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