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莆田,这座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千年古城,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如同剪影一般,将莆田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非遗的魅力: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传承

1. 莆仙戏:南戏活化石,传承千年文化

莆田仙戏,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综合了莆田民间的民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歌舞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近年来,通过新媒体技术,莆田仙戏得以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莆田木雕:巧夺天工,千年技艺

莆田木雕,作为中国木雕四大名雕之一,以精细的雕刻技艺、生动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题材内容著称。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莆田木雕大师郑春辉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等,展示了莆田木雕跨越千年的不朽魅力。

3. 涵江车鼓:锣鼓声声,传承民间文化

涵江车鼓,原名“镲锣鼓”,是涵江特有的民间打击乐。它历史悠久,源于宋代,每年农历腊月廿四,小孩会打锣击鼓乞柴草为菩萨烘脚起焰,预示来年生活更红火。如今,涵江车鼓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传承着民间文化。

二、非遗保护:创新与传承并行

1. 深度挖掘非遗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莆田市积极挖掘非遗资源,如妈祖信俗、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

2. 顺应媒体融合趋势

利用新媒体技术,将非遗文化以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呈现,让非遗文化走进大众生活,提高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创新非遗传承模式

鼓励非遗传承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才,同时,将非遗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

三、非遗传承,莆田在行动

莆田市在非遗保护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

1. 举办非遗文化活动

举办各类非遗文化活动,如莆田元宵·迎福闹春、国家级非遗妈祖春祭大典等,让群众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2. 推动非遗文旅融合发展

依托兴化府古街、绶溪公园等文化旅游资源,植入九鲤灯舞、舞龙弄九鲤、留青竹刻、泥塑、打砂花等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演艺类非遗元素,为非遗开拓新市场、扩大新受众。

3. 建立非遗保护网络

鼓励村民参与遗产守护,组建文化遗产守护网络,打造特色传统文化基地,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剪影里的莆田故事,是一段充满魅力的历史,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份宝贵的财富,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