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这座拥有750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地。常熟的非遗文化,不仅体现在独特的传统技艺,更体现在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中。

一、常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1. 白茆山歌:吴地民歌的标杆

白茆山歌,流传于常熟古里镇,是吴地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充满了对江南农民生活状况的生动记录。白茆山歌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具有深刻的历史人文意义,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 虞山琴派:古琴艺术的瑰宝

虞山琴派,由邑人严天池开创,是历史上第一个有代表人物、代表琴谱、理论纲领和地域特色的古琴流派。其琴曲风格清微淡远,博大和平,被誉为“古音正宗”。21世纪以来,虞山古琴进一步发扬光大,常熟先后被命名为“古琴之乡”、“古琴江南保护基地”。

3. 常熟花边制作技艺:手工艺术的典范

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是我国著名的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以“雕”见长,即绣好纹样后,绞去底布,使之镂空,产生镂雕的艺术效果。常熟花边曾获国家金质奖和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

4. 浒浦花鼓:江南之柔美与苏北之豪放的融合

浒浦花鼓,起源于20世纪初的浒浦镇,以苏北花鼓为基础,结合当地的传统民俗舞蹈,创造出身兼江南之柔美与苏北之豪放的艺术形式。在结构、动作、道具、唱词、曲调等方面颇具特色。

5. 苏派盆景技艺:自然与艺术的交融

苏派盆景技艺,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著称。常熟琴川街道世茂社区开展的“盆景里的非遗”研学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苏派盆景的魅力。

6. 常熟竹编文化:巧手织梦,竹韵琴川

常熟竹编作为一项非遗文化,以其精湛的手艺名满琴川。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走进辛庄竹编“传承非遗文化”社会实践团,探寻竹编艺品的前世今生,学习竹艺品制作。

二、常熟非遗文化的传承之道

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常熟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开展分级名录申报,创新发展各类特色场馆等,积极有序地推进常熟非遗保护工作。

2. 传承人培养,技艺传承

常熟非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学活动,培养了一批批非遗传承人,确保了非遗技艺的传承。

3. 创新发展,融入生活

常熟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4. 文化交流,扩大影响

常熟非遗文化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常熟非遗文化。

总之,常熟国家非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传承之道,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和传承常熟非遗文化,让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