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这座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福清人民在玉融大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不仅反映了福清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更是闽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标志。
一、福清民间习俗的文化内涵
福清民间习俗蕴含着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热衷外来又留恋本土的双向型选择。这些习俗既雅俗共赏,又充分展现了福清民间多姿多彩的文化。
1. 石竹山祈梦习俗
石竹山,位于福清市城西7公里处,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山中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等奇岩怪石,崖石上留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摩崖题刻。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与中华本土的传统宗教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石竹山独特的祈梦习俗。这种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以九仙信仰为精神纽带,广泛涉及心理医学、养生学、建筑学、社会学等领域。
2. 板龙灯记忆
福清三山镇瑟江村的板龙灯,因顺口谐音又被称为板凳龙。舞板灯一般选择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六,吉日一到,龙灯出游,拜谒宗祠内的先祖像,再按照预定的路线在全村穿行。舞龙过程中,人们乞求添丁发甲、财源滚滚、黄榜高中。瑟江村的板龙灯活动始于元至正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3. 端午龙舟竞渡
福清的端午节习俗中,最具特色的是龙舟竞渡。早在清《福清县志》中就有记载,端午时节,人们插艾及菖蒲于门,以竹叶裹米为粽,祀先,亦以相馈。戏竞渡于河,以湖水为界,以龙舟为引,远处绵延山峦,近处楼台亭榭,共赏西湖,同观竞渡。
二、福清民俗中的生活智慧
福清民俗在传承中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
1. 尊重传统,传承文化
福清民俗在传承过程中,始终尊重传统,传承文化。如石竹山祈梦习俗、板龙灯记忆等,都是福清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2. 勇于创新,融入时代
福清民俗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融入时代元素。如板龙灯记忆中的舞龙过程,既有传统的祭祖仪式,又加入了现代的娱乐元素。
3. 强调团结,弘扬民族精神
福清民俗强调团结,弘扬民族精神。如端午龙舟竞渡,人们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
三、福清民俗中的情感记忆
福清民俗不仅蕴含着生活智慧,更承载着福清人民丰富的情感记忆。
1. 祖先崇拜
福清民俗中的祭祖仪式,体现了福清人民对祖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这种情感记忆,使得福清人民更加珍视家族、传承家族文化。
2. 社会教化
福清民俗中的祈梦习俗、板龙灯记忆等,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社会教化的作用。这些习俗传承了福清人民的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和谐。
3. 家乡情怀
福清民俗承载着福清人民的家乡情怀。无论身处何方,福清人民都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
总之,福清民俗是福清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是福清人民情感记忆的载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福清民俗将继续传承、创新,为福清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