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光饼,这一道源自东南沿海福清的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承载着福清人民记忆的美食象征。从明朝戚继光抗倭的传奇故事,到如今成为福清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福清光饼的历史与传承,如同其香酥脆嫩的口感一般,让人回味无穷。
一、光饼的由来:戚继光的传奇故事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率军入闽剿倭。由于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令士兵烤制一种简单的小饼作为行军干粮。这种小饼中间留有孔洞,便于用麻绳串挂,挂在士兵的胸前,饿了就吃一口,非常方便。福清人加以食盐辅味,入碱助消化,又拍上芝麻使之通润肠胃,去燥火改良。改良后的饼大受兵士喜爱,为戚家军歼剿倭寇立下大功。后人感念戚公,把这种小饼称为光饼。
二、光饼的制作工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福清光饼的制作工艺,传承了戚家军时期的传统做法,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制作技术。制作光饼的主要原料是面粉、水和适量的盐。制作过程中,将面粉和水揉成面团,加入盐后继续揉搓至面团光滑有弹性。然后将面团分割成小份,揉成圆形,中间用手指戳一个小孔。将光饼放入烤箱中烤至两面金黄,即可出炉。
在制作过程中,为了增加光饼的风味,福清人还会在光饼表面撒上芝麻、葱花等调料。有的还会加入红糟肉、竹笋、紫菜、红萝卜、肉丝等馅料,使光饼的口感更加丰富。
三、光饼的文化内涵:家乡的味道,乡愁的寄托
福清光饼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福清人民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在福清,光饼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福清人的乡愁。
清明时节,福清人会用光饼祭祖;满月的婴儿,也会吃光饼以庆祝成长。在福清,人们常说“光饼可以从一岁吃到一百岁”,这句话道出了光饼在福清人民心中的地位。
四、光饼的传承与发展:走向世界的福清味道
如今,福清光饼已经走出福清,走向世界。许多海外华侨和在国外打工的福清人,都将光饼视为家乡的味道,是他们乡愁的寄托。
在福清,许多小吃店和餐馆都推出了特色光饼,如红糟光饼、紫菜饼、蛎饼夹等。这些特色光饼,不仅丰富了光饼的品种,也为福清光饼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福清光饼,这一道承载着福清人民记忆的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福清的象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福清光饼将继续传承与发展,成为福清走向世界的一张美食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