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福建,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群人,他们默默守护着这些文化遗产,传承着闽地的独特文化。本文将揭秘这些福建文化传承人的传奇故事,探寻他们如何守护和传承闽地非遗。

一、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1. 漳州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源于宋,盛于明清,是福建文化的重要代表。尽管在当代,木版印刷逐渐式微,但漳州木版年画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人颜朝俊用红纸、金墨,传承着这份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

2. 软木画

福州的软木画,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是福州独有的一项传统技艺。传承人林清韵在雕刻过程中,巧妙地避开木材本身的孔洞,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3. 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雕刻鱼和海浪的绝佳载体。传承人邱雁芳将海洋文化融入工艺创作,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二、非遗技艺的传承困境与应对策略

1. 传承困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传承困境。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逐渐降低,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

2. 应对策略

为了应对传承困境,福建文化传承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非遗技艺,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兴趣。
  • 开展培训活动:举办培训班,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传承非遗技艺。
  • 创新融合发展: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相结合,拓展非遗技艺的发展空间。

三、非遗技艺的创新发展

1.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宁德市寿宁县的木拱桥——鸾峰桥,始建于宋代,是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杰出代表。传承人黄春财、黄闽辉父子主持修复工程,让这一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2. 官埔油扇制作技艺

官埔油扇制作技艺,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少殊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制作油扇,将这一技艺传承下去。

3. 米食文化

《中国米食大会(第二季)》通过十二席米食家宴,探寻米食文化背后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米食文化。

四、结语

福建文化传承人,是闽地非遗守护者的代表。他们默默守护着这些文化遗产,传承着闽地的独特文化。让我们向这些文化传承人致敬,共同守护和传承闽地非遗,让这份独特的文化瑰宝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