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福建,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福建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本文将带您走进福建非遗的世界,揭秘这些民间艺术瑰宝背后的故事。

漳浦剪纸:指尖乾坤,绘就珍贵艺术品

漳浦剪纸,作为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漳浦县志》记载,漳浦剪纸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漳浦剪纸以独特的排剪技法,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南方派剪纸的代表。

漳浦剪纸的传承人陈秋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她与徒弟卢淑蓉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技艺,将漳浦剪纸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漳浦剪纸作品取材广泛,擅长表现劳动、生活等各种情景和内容,构图丰满匀称、对称平衡,线条连贯简练、细腻雅致。

福州软木画: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福州软木画,又称木画、软木雕,是一种雕画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它以刀代笔,以木作画,手工精雕巧镂,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福州软木画起源于近百年前,曾畅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闽都工艺三宝”之一。

福州软木画的制作技艺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从国外带回一片软木制作的圣诞风景贺卡,交给当时的福州工艺传习所木雕科目总教习师陈春润师傅,命其研究贺卡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此后,福州软木画工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福建省特色手工艺产品。

永春香:浓缩万里海丝路,传承发展出百亿产业

永春香,俗称永春汉口神香,香品蜚声海内外。全世界每三根香,就有一根来自永春达埔。永春香制作技艺传承人蒲良宫,是旅居泉州的阿拉伯人后裔。他的祖先原是阿拉伯香料商人,至明末清初时已定居泉州地区多年。

永春香制作技艺经历了沾水打底、展香、抡香、切香、染香、晒香、跺香等十多道工序。这些工序的层层叠加,使得一尺长的永春香背后,浓缩了万里海丝路的文明交流。

结语

福建非遗传承,不仅是对民间艺术瑰宝的传承,更是对福建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这些民间艺术瑰宝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福建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让我们共同关注、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