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东胜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他们用执着和热情守护着民间艺术的火种。本文将揭秘东胜区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密码,展现民间艺术的魅力。

一、非遗传承人的角色与使命

1.1 传承人的定义

非遗传承人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具有较高技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人士。

1.2 传承人的使命

非遗传承人的使命在于:

  • 传承非遗技艺,使之得以延续;
  • 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 创新发展,使非遗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东胜区非遗传承人的代表

2.1 白玉兰:蒙古族民间艺术传承人

白玉兰老师是东胜区乌音噶蒙古原生态艺术团的团长,她从80年代开始学习蒙古族服饰的设计与制作技能,成为恢复和制作传统鄂尔多斯蒙古族服装服饰的创始人。她不仅致力于服饰制作,还研习乐谱,创作了20余首歌,为蒙古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温丽桃:鄂尔多斯剪纸艺术家

温丽桃老师是新中国剪纸艺术家、内蒙古工艺美术家,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鄂尔多斯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在剪纸技艺上有很高的造诣,致力于将鄂尔多斯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2.3 王虎生:鄂尔多斯泥塑大师

王虎生老师是鄂尔多斯泥塑大师,他致力于党史和农耕文化作品创作,其作品被各级政府博物馆和知名人士收藏。他关注非遗技艺的传承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门技艺得以延续。

三、非遗传承的传承密码

3.1 坚守初心,传承技艺

非遗传承人要坚守初心,将对非遗艺术的热爱转化为传承的动力,将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3.2 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非遗传承人要关注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使非遗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3.3 搭建平台,助力传承

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平台,提供必要的支持,助力非遗艺术的传承。

3.4 加强宣传,提高认知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非遗文化,提高公众对非遗艺术的认知度,为非遗传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东胜区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民间艺术的传承密码。他们坚守初心,传承技艺,创新发展,为非遗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非遗传承人,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