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凉州,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古老的凉州贤孝到神秘的凉州攻鼓子,每一项非遗都承载着凉州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凉州非遗文化的传承魅力,同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一、大凉州非遗文化的魅力
1. 凉州贤孝:传承儒家文化的智慧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一种以三弦伴奏的古老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它源于西夏,脱胎于古凉州的佛教俗讲,与西凉乐、敦煌变文及河西宝卷有着深厚的渊源。凉州贤孝的内容以说唱英雄贤士、忠臣良将、孝子贤女等故事为主,教化人们处世为贤,居家尽孝。
2. 凉州攻鼓子:展现古代武士的阳刚之美
凉州攻鼓子是一种流传于凉州区四坝镇的民间鼓乐舞蹈,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表演者手到、眼到、神到的击鼓技巧,加上鼓点强弱的不断变化,常使人联想起古代战争的场面。攻鼓子的阵法多样,如“两足对垒”、“展示三军”、“四门斗敌”等,展现了古代武士的英勇彪悍、勇往直前的阳刚之美。
3. 凉州宝卷:讲述忠孝节悌的故事
凉州宝卷,又称河西宝卷,是一种反映忠孝节悌、家国情怀、仁爱礼义的故事的民间说唱艺术。近年来,凉州宝卷传习所在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二组落成,为凉州宝卷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二、大凉州非遗文化的传承挑战
1. 传承人老龄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非遗文化缺乏兴趣,导致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以凉州贤孝为例,许多年轻艺人选择放弃这门技艺,使得凉州贤孝的传承面临困境。
2. 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在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的同时,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过度开发可能导致非遗文化失去原有的韵味,而保护不足则可能导致非遗文化逐渐消亡。
3. 知识产权保护
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如何保护其知识产权,防止被侵权,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以凉州攻鼓子为例,其音乐、舞蹈等元素被不法分子盗用,严重影响了凉州攻鼓子的传承与发展。
三、大凉州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加强传承人培养
通过设立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对年轻艺人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2. 深化文旅融合
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特色文旅产品,既能提高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又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建立健全非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大凉州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凉州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积极应对传承挑战,努力推动大凉州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这千年传承的魅力继续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