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被誉为“文昌之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片土地孕育了丝绸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它们如同璀璨的明珠,汇聚成一股无形的磅礴力量,激励着当地人民不断奋斗前行。

一、昌邑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1. 丝绸文化

昌邑作为著名的丝绸之乡,拥有深厚的丝绸文化渊源。从古至今,昌邑丝绸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遐迩。如今,昌邑市通过建设丝绸文化博物馆、举办丝绸文化节等活动,让古老的丝绸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2. 民俗文化

昌邑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民间舞蹈、戏曲、民间传说等。其中,昌邑戏曲作为乡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昌邑人太多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昌邑乡首届戏曲文化节的举办,旨在推动本土戏曲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弘扬。

3. 红色文化

昌邑市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修缮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挖掘展示可移动革命文物和革命史料,昌邑市创新形成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4. 中医药文化

昌邑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传统。昌邑市通过建设中医药文化展馆、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昌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 守护文化火种,打造保护体系

昌邑市坚持把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事关城乡发展和城市内涵提升的历史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成立由昌邑市委统一领导,宣传、文旅、住建等11个单位参与的文物保护委员会,研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 加强规划与指引,推行考古前置

昌邑市持续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划和指引,专题研究制定了红色文化名城建设实施意见,编制古盐业遗址等7个保护性规划,并积极推行考古前置改革,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3. 多方合作,形成合力

昌邑市组建村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组织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监督保护规划实施情况。确立市级—镇级—村级”的梯度权责模式,建立分权化的管理环境。

三、昌邑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1. 整体筹划,科学保护

昌邑市对核心保护区内的建筑风貌、古村外围环境、传统建筑周围空间以及天际轮廓线进行严格控制,对传统村落整体的空间形态、肌理、格局进行保护。

2. 发掘区域历史资源,实施科学保护开发

昌邑市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与周边景区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掘潍河沿线红色历史资源,综合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3. 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昌邑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让昌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昌邑文化传承,千年古韵,今朝绽放。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昌邑市将继续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昌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