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海峡两岸,山水相连,文化同根。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无数默默无闻的传承人,他们用双手和心灵,守护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文化的瑰宝。本文将带领读者穿越海峡,揭秘几位最美传承人,感受一场海峡文化的浪漫邂逅。
关帝文化的传承者
东山关帝庙: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位于福建省东山县岵嵝山的关帝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座庙宇不仅是东山地区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更是关帝文化的传承基地。
在纪录片《跨越海峡的香缘》中,探寻者们参观了关帝庙,了解了关帝文化的源远流长。从明正德年间的“鼎建铜城关王庙记”碑,到清光绪年间重修的武庙碑文,每一处历史遗迹都见证了关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张晨光、李莎旻子:关帝文化的探寻者
祖籍山东的中国台湾演员张晨光、大陆主持人李莎旻子作为东山关帝文化的探寻者,来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庙宇。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居民交流,深入了解关帝文化的内涵。
在探寻过程中,张晨光、李莎旻子对关帝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表示要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领域。
闽南南音的传承者
罗纯祯:南音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南音项目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纯祯致力于南音的传承与发展。他强调,懂得南音作曲规范,才能更好地诠释每首曲子,创作出优秀的南曲。
在“非遗进校园——2022年闽台艺术家南音音乐会”上,罗纯祯与台湾知名南音艺术家卓圣翔共同演绎了一首以唐朝诗人金昌绪的《春怨》谱作的新南曲,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卓圣翔:南音的推广与传播
作为台湾知名南音艺术家,卓圣翔致力于南音的推广与传播。他曾在台湾医院组建南音乐团,并邀请罗纯祯教授南音技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种古老的音乐。
在厦门翔安澳头村史馆内,卓圣翔指导圣翔南乐戏剧社成员如何演绎南音,让古老的音乐焕发新的生机。
庙宇木雕的传承者
郑银聘:庙宇木雕的技艺传承
作为晋江市潘山村庙宇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郑银聘自小酷爱雕刻,习得立体雕、镂空雕、浮雕等技法。他创办的晋江艺达木雕美术有限公司,不断创新雕刻技艺,深受台湾市场青睐。
郑银聘的作品在台湾每个县市都能找到,他凭借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台湾信众的交口称赞。
台湾庙宇:与郑银聘的缘分
郑银聘与台湾庙宇的缘分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他曾为台湾学甲慈济宫制作四尊保生大帝神像,赢得了岛内信众的喜爱。此后,来自台湾的订单越来越多,郑银聘不断与台湾业界专家沟通交流,不断创新技艺。
闽派古琴的传承者
李禹贤:闽派古琴的代表
作为闽派古琴的代表,李禹贤师从多位名师,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他的琴音永存,成为人们心中的永恒记忆。
李禹贤在福建艺术学校的讲台上一呆就是几十年,他不仅教授学生琴艺,还积极参与福建古琴普查工作,为闽派古琴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
在这片海峡,传承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守护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文化的瑰宝。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海峡文化的浪漫与魅力。让我们向这些最美传承人致敬,为他们的坚守和传承精神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