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孕育了众多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常熟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困境,通过分析现状、困境及传承意义,揭示非遗传承的重要性。
一、常熟非遗传承现状
常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浒浦花鼓、传统旗袍制作技艺、白茆山歌等。这些非遗项目凝聚了世代常熟人的智慧和情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浒浦花鼓
浒浦花鼓作为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了长江南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传承人杜勇芳多年来致力于花鼓的传承与表演,她参与了《浒浦花鼓》《浒浦渔歌》《花鼓乐》等节目的排练演出,为花鼓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传统旗袍制作技艺
常熟传统旗袍制作技艺的代表传承人周春亚,经过多年系统学习与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维。她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融合创新,创作出无数经典热销款,并通过凤禧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深入挖掘江南旗袍盘扣文化,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发展。
3. 白茆山歌
白茆山歌是吴地民歌的杰出代表,传承人邹缨从小对山歌耳濡目染,6岁便开始学唱。她以山歌党课”的创新形式进行政策宣讲和红色文化推广,并通过白茆山歌”传唱、创作培训班,组织开展山歌课堂”、山歌训练营”等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学习非遗的兴趣。
二、非遗传承面临的困境
尽管非遗传承人在坚守与传承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在现代社会,非遗传承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1. 现代化冲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传统表演艺术逐渐失去观众,传承人难以吸引年轻人参与。
2. 资金与政策支持不足
非遗传承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在这方面往往存在不足。传承人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宣传、教育和创新,制约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3. 传承人老龄化
许多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而后继乏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不高,导致传承链条面临断裂的风险。
三、非遗传承的意义与出路
非遗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延续。为了克服困境,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非遗传承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帮助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
2. 创新传承方式
结合现代科技和教育手段,创新非遗的传承方式。例如,通过数字化保护、网络直播、非遗进校园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3. 提升传承人待遇
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励更多人投身非遗传承事业。
结语
常熟的非遗传承人在坚守中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但面对困境,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非遗传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