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核心内涵:

  1. 哲学思想:如儒家的“仁爱”、“礼义”、“中庸”,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等,这些哲学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道德规范: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诚信等,这些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行为准则,维系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3. 人文精神:如“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这些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 艺术审美: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

二、传承十八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传承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包括:

  1. 深入挖掘和阐释: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创造性阐释,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 创新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3. 文化交流互鉴: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具体实践路径包括:

  1. 教育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文化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 文化创作:鼓励创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如影视剧、舞台剧、文学作品等,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4.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5. 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

传承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