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国学传承18条”)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路径。本文旨在探讨两办政策如何引领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谱写新的篇章。

一、传承与发展的核心思想

“两办国学传承18条”明确提出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一核心思想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1.1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意味着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珍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民族特色。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成就的认可。

1.2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要求我们在传承过程中,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以及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和审美情趣。

1.3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不忘本来,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与时俱进。吸收外来,则意味着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4 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要求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精神,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传承与发展的具体路径

“两办国学传承18条”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育传承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

2.2 媒体传播

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互联网、电视、电影等,传播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2.3 社会实践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论坛等,让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2.4 法规保障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文化遗产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

三、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案例

在实践中,许多优秀的案例展示了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的成功之路。

3.1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以故宫为例,通过数字化、体验式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3.2 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转型

以京剧为例,通过创新剧目、舞美设计、演员培养等方式,使京剧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3.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以剪纸、泥塑、刺绣等为例,通过举办技艺培训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两办国学传承18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紧密围绕这一政策,不断探索和创新,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