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9年,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再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年中,文化传承成为了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这不仅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凸显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承所面临的使命与挑战。
一、文化传承在高考中的体现
1. 考试内容的变化
2019年的高考中,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得到了显著增加。这包括对古村落、古建筑、古代排水灌溉工程、古代交通、节气节日、诗词戏剧、民间工艺、传统服饰、饮食文化、文房四宝、中医药茶文化等方面的考察。
2. 考试命题的导向
高考命题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现代公民。
二、文化传承的使命
1. 培养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通过高考这一平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文化自信。
2. 弘扬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3.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文化传承的挑战
1. 现代化冲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冲击,一些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消失。
2. 教育资源的分配
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一些地区的传统文化教育相对薄弱,影响了文化传承的效果。
3. 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
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四、应对挑战的策略
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提高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
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为文化传承提供人才保障。
结语
2019年高考风云,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挑战并存。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挥高考这一平台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